2013-10-22

建築。光。影

住宅是最不容易做到透明的建築物,
因為生活、隱私、收藏空間的需要,如果太透明,不但少了安定感,
在夜間室內的一舉一動會清楚地呈現於外界,造成生活上的不便。
因此,一般大眾的住宅仍維持相當程度的封密度。

早期最著名標榜開放感的住宅,
可能是科比意(Le Cobusieur)所設計位於巴黎近郊的薩伏耶別墅(1931 年),
它長條的連續窗讓人可觀賞遠方的景觀,
這是採用混凝土為主要構造材料後的新空間觀念。
傳統的住宅一定是上下高窗,以利垂直承載力的傳輸,
歐洲的老城,不論是巴黎、柏林或倫敦都可以透露出這種訊息。
水平開窗不僅打破歐洲長期以來的結構定律,
也改變了長期以來的空間表示方式。

由於人的視覺是比較容易左右移動而不是上下移動,
水平窗比較能呈現一望無際的視野,
在新的結構材料開發時,也創造了新的住宅透明度與視覺感受。
建築是比較被動的藝術創作,新的形式常跟隨新的材料出現,
鋼筋混凝土的出現提供了科比意嶄新的創作方向。
現代的玻璃研發及玻璃帷幕的設計,發展出許多適合寒帶氣候的技術,
包括降低輻射穿透的塗膜、在兩片玻璃之中置入薄膜、空氣層或活動百葉。
玻璃及帷幕牆的技術發展,使得建築的透明度能夠與節約能源不相違背。

30 年前的大面積玻璃帷幕必定造成冬天冷、夏天熱的室內環境,以及大量的能源消耗,
現在的玻璃技術已經相當程度地克服了這個問題!

不同建築文化,喜愛不同的透明呈現方式。
回教文化發源於乾燥高溫的氣候中,他們習慣於多孔漫射的間接採光方式。
現代回教建築也表現這種對光線的態度,
例如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,它的外牆玻璃帷幕之後有大小組合的金屬葉片,
會隨著光線的強弱藉由感知器調整葉片的開啟程度,保持室內一定的漫射光效。
室內樓梯間若條件許可,可開放隔間用牆以利光線穿透,
或於屋頂開一天窗,白天利用自然光線照明以達節能目的,



適度的隔空讓空間多一點層次變化


有自然的光源加持,就算內牆没有粉光處理也不覺得粗超,
反而多了一點樸實的感覺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